神农炎帝在长子(长治手绘,长治第一彩绘,长治鹏程壁画转载)
神农炎帝在长子
神农炎帝在长子
前言
长子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因尧王的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被誉为“炎帝桑梓、精卫之乡、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国都、千年古县 ” 。
在长子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闪耀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灿烂光华。炎帝在发鸠山尝百草,和药济人,开创了医药文明;在羊头山得嘉禾、种五谷、制耒耜,教民农耕,开辟了农耕文明。正如清同治五年《炎帝古刹重修碑志》记:“其神也,仰之曰神农,尊之曰皇帝,威灵之显赫,道贯古今,德同天地。” 在长子境内,与炎帝相关的遗址遗迹众多,与炎帝相关的石碑石刻相传至今,神农传耕、精卫填海的传说故事家喻户晓,都在印证着炎帝在长子活动的足迹 , 并构成了炎帝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挖掘和研究神农炎帝文化,在全国炎黄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在长子召开之际,我们收集整理了长子县域内有关炎帝文化的图片和文字,从遗址遗迹、石刻印记、传说故事、诗词选粹等方面进行归类整理,以期广大专家和学者进行深入研讨,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目录
遗址遗迹
石刻印记
传说故事
诗词选粹
县情简介
遗址遗迹
炎帝在长子活动轨迹遗迹图
发鸠山
发鸠山
发鸠山,位于县城西约25公里处,由三座主峰组成,蜿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雾罩云腾,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是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山峦之一,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就发生在这里。《山海经》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灵湫庙
灵湫庙
灵湫庙位于漳河源头,背靠发鸠山,坐西面东,古称三圣公主庙,又曰泉神庙,当地百姓又叫奶奶庙。据县志与庙内碑刻记载,宋政和元年县令王大定因祷雨有应,请赐额,宋徽宗亲赐名“灵湫”。后经元、明、清多次扩建、修葺,周围建有开义塔、八角琉璃井、四星池、南北桥、登天梯、南天门、奶奶炕等,庙宇规模宏大,建制完备。内塑女娃与其母亲和其姐像,每年春秋两季即以农历三、七月十八日举行祭祀活动。
明朱载堉在《羊头山新记》中载:“又西北三十里,曰发鸠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宋政和间祷雨辄应,赐额曰‘灵湫’。盖浊漳水之源也。庙中塑如神女者三人,旁有女侍,手擎白鸠,俗称‘三圣公主’,乃羊头山神之女,为漳水之神。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使民觉而防之,不致暴溺。羊头山神指神农也!”文中不仅再现当时庙内之情形,而且交代了羊头山山神神农与漳水女神女娃的关系。
开义塔
四星池
方山南崖宫
方山峰是发鸠山的主峰,峰恋叠起,云涛雾海,景色奇特,海拔1646米,比山东泰山最高峰还高出120米。现有与炎帝和精卫有关的遗迹遗址有医祖庙、精卫祠、北崖宫、南崖宫、九窑三八洞、帝女阁、女娃坟等10多处,历代文人学士慕名登临,游览者络绎不绝。
九窑三八洞
医祖庙
精卫祠
北崖宫
金星洞
精卫湖
羊头山
羊头山又称首羊山,海拔1239米,位于长子县南部的色头镇,距县城21公里,与长治县、高平市交界,古有“鸡鸣三县闻”之说。山上危峰秀拔,势凌霄汉,远望峰如羊头,塔形羊角,故名羊头山。
羊头山是古代典籍记载炎帝活动最多的一个地方,也是目前现存炎帝珍贵遗迹较多的一个地方。《路史》记载:“《寰宇》引《山海经》: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炎帝庙。盖《郡国志》也。山今在上党,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南带太行,右有散盖,今长子西南五十(里)有神农井出羊头山谷中。”后魏《风土记》:“神农城在羊头山上有神农泉,即神农得嘉谷之所。”至今,羊头山上还有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等遗迹。
神农城遗址
羊头山石窟
神农井
羊头山万佛洞
炎帝庙
北齐炎帝像
炎帝庙位于羊头山北麓的色头镇色头村中,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戏台、献亭、正殿,东、西两侧有厢房、妆楼。正殿建于砖石台基之上,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七檩前廊式构架。炎帝庙的木雕与石雕尤为精美,木雕以正殿、献殿、戏台上的斗拱、阑额、跑马板的高浮雕与镂空雕为代表。题材包括人物、鸟兽、花草等,每个选材都有寓意,每个寓意都美好吉祥。如大殿跑马板的浮雕图案依次为:一品清廉(莲花)、和合二仙、三阳(羊)开泰、四喜(喜鹊)盈门(梅花)、五福(蝙蝠)捧寿、六(鹿)合(鹤)同(桐)春(椿)、挂印封侯、八仙拱寿。石雕以献亭檐柱下的狮子柱础为为代表,琢磨细腻,刀工娴熟,雕刻精美。此外,庙内存清咸丰三年(1853)重修碑 1 通,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碑 2 通,民国十六年(1926)重修碑 1 通。长治市人民政府于 1999 年公布该庙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庙戏楼
石镢(新石器时代、县城北高庙出土)
石斧(新石器时代、县城北高庙出土)
石铲(新石器时代、县城北高庙出土)
陶鬲(新石器时代、县城北高庙出土)
陶瓮(新石器时代、县城北高庙出土)
长子古建:在炎帝文化的引领下,在长子除与炎帝有关的古建外,还有许多非常珍贵的文物。据统计,有石器、铜器等馆藏文物1000多件,仅金元时期古建筑30多处,占全市70%以上,其中列为国保级的法兴寺、崇庆寺、天王庙等多达12处,在全国排名第七。
法兴寺
舍利塔
宋塑十二菩萨像
法兴寺创建于北魏神鼎元年(401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现存文物主要包括塔、殿、灯、像、碑、琉璃、砖木石三雕等七大类,其中: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菩萨像被誉为法兴寺“三绝”,闻名遐迩,宋塑十二菩萨像被誉为“宋塑菩萨之冠”,整组作品上承晚唐余绪,造型饱满,气质典雅,下启元明新风,简约凝重,慈悯亲和。
崇庆寺
十八罗汉像
崇庆寺位于色头镇紫云山,由前庙、后寺、白松峰三部分组成。前庙即护国灵贶王庙,后寺即崇庆寺,寺内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历代彩塑造像,尤其是创作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的十八罗汉像,可以说取得了“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成就,被美术史学界誉为“宋塑之冠”。
天王寺
玉皇庙
碧云寺
石刻印记
元皇庆元年灵湫庙
元皇庆元年《重修灵湫庙记》载:况我灵湫之神,乃赤帝之嫡女也。按《山海经》云:“精卫衔木石以填东海,化为灵异之鸟。”此其因也。唯序《列仙传》云:“其神师侍赤松之仙,受服水玉,乃获长生。久视大神不死之道而得飞升,永镇其灵源也。”(现存长子县石哲镇房头村灵湫庙内)
明永乐十八年灵湫庙
明永乐十八年石碑记载:“思昔炎帝继伏羲氏而皇,观其尝百谷,民遂粒食之乐,免茹毛饮血阻饥之□□;尝草为医药,民免疾疫殁之患。其功与德,万世永赖。是以历代报祀,与天地相为攸久也。而公主亦□□无穷者,岂不本于庆源深厚而致之歟?且神灵功伟烈,前人载录详矣,余不复议。遂书其神之显应及□□之胜,与修之由为记,仍系之辞,俾民春秋享祀而歌之焉。
圣□□极风俗淳,教民粒食医道仁。
笃生圣女淑德真,褒封显号源泉神。
威□□兮赫厥灵,雨旸时若恩普均。
春秋礼祀诚意勤,永祈福我漳之民。
(现存长子县石哲镇房头村灵湫庙内)
明嘉靖九年
明嘉靖九年《重修灵湫庙记》载:“昔者炎皇,教民稼穑,乃粒蒸民,神其神于有肇;而三圣统灵源,又灌溉乎斯民。在炎皇可谓克开厥后,在三圣,可谓善继其志于有永也,善述其事于有续也。神其神于无穷也。斯民神之,不其然乎?”碑中均记述了炎帝与三圣公主之功德,后人祭祀之原委。(现存长子县石哲镇房头村灵湫庙内)
清顺治十八年
清顺治十八年《重修炎帝神农庙碑记》载:“治东南有神农井,东北有百谷山,世传炎帝神农于兹获秬黍,尝百谷,教民稼穑,敷种下土。……自炎帝神农起而尝百草,降嘉种,创耒耜,教稼穑,作种植之书,撰医药之方……迨后厥姑精卫填海,将欲变沧溟为桑田,虽厥功不竣,衔木之心依然……谓熨斗一台,与国之圆丘方泽诸坛之礼,天地日月雨露者典并重可也。岂止一邑之家户户祝云尔!”(现存长子县城北高庙)
清同治五年
清同治五年《炎帝古刹重修碑志》记:“其神也,仰之曰神农,尊之曰皇帝,威灵之显赫,道贯古今,德同天地。独得天地精英之气,能尝百草之涩苦咸酸,垂为医经,令万世之医流而受其芬芳;特禀乾坤灵明之精,能辨五谷之菽黍稻梁,教以稼穑,令百代之万姓而沾其惠露。”(现存长子县色头镇色头村炎帝庙内)
传说故事
神农尝百草
以神农为本草之宗的神话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神农和药的关系最早见于《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说尝百草,有了药而医学勃兴。后又见于《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既尊神农为三皇之一,又是医药的创始人。《世本》也说:“神农和药济人”。可见神农不只是尝百草认药,还有遣药之能。宋代刘恕又把以上诸论综合起来,他在《通外纪》中说:“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相传,炎帝神农就是在发鸠山西部的方山周围试尝百草,而作《方书》,长子县由此成为中华医药文明的发源地。
长子自古以来就是医药之乡,鲍店药材贸易大会闻名全国。从农历九月十三开始,一直到腊月二十三才结束,历时100多天。全国药商云集,人山人海,各取所需。且听长子的药商当时喊的是什么:“长子药材地道货,先祖炎帝品尝过。黄芪、党参补性大,柴胡、黄芩治病多。”还有:“丹参产自发鸠山,女娃用它治瘫痪,能顶古方四物汤,百脉通畅气血安。”
神农尝谷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人们穴处巢居,茹毛饮血,因此多病而寿短。于是,炎帝立志要寻找一种食物,代替膻腥。一天,他来到一座大山里,累得骨软筋疲,气喘汗流,便躺在山坡上歇息。此时,忽见一只大羊跑来吃草。他精神一振,跳起来便去撵,羊一惊,跑上山巅即化为巨石。但看那羊吃草处,草有半人高,草头结穗,每穗九支,每支九籽,清香淡淡。他摘下一穗,用双掌一搓,吹去皮壳,一撮籽实,大小如沙粒,色泽橙黄,放入口中嚼嚼,香馨无比。他高兴极了,立即领氏族中人来采摘为食。后来炎帝又见先前籽实撒落处,长出青株,一粒果实变成千万粒。便斫木为耜,揉木为耒,伐荒拓土,播籽耕耘。日复一日,那播下的籽粒果然出土成苗,渐渐抽穗结籽。山中有毒蛟猛豕来糟害,炎帝便锁蛟于山下,镇豕于当坡,捍卫收获。等到天气转凉,草黄籽熟,这草籽,人称黑秬黍。人们把籽实储藏起来,可吃到新旧接食。炎帝种出了谷子,远远近近的氏族都来归附,对他顶礼膜拜,生供死祀。
神农传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神农架发现了一本创世纪的著作,名为《黑暗传》。书中写道:“神农到了羊头山,仔细找,仔细看,找到粟籽有一颗,寄在枣树上,忙去开荒田,八种才能成粟谷,后人才有小米饭。”这个歌谣,生动地勾画出炎帝得嘉禾,种黍谷的过程。
据传,神农即炎帝。五、六千年以前炎帝是黄河流域华夏族群部落联盟的领袖,由长子发鸠山而后居长子羊头山。当时的先民们以采集树上的果实充饥,吃生的螺蚌肉裹腹,经常受到有毒食物的伤害。炎帝神农氏在长子羊头山找到的第一颗粟籽,以此喜得嘉禾后,开辟了“五谷畦”,挖井引泉,教民农耕,完成了人类从采集渔猎到农耕这一重大历史转变,长子由此成为中华农耕文化的发源地。
历代都用羊头山黍定黄钟,《汉书·律历志》载“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也”“以上党羊头山黍度之为尺,以定黄钟”,是说用羊头山产的黑色糜子中等颗粒者,横排90粒,其长度为9寸。9寸长的竹管(孔径3分)吹出来的声音就是黄钟之音。相当于简谱“1”(dao),黄钟的低音调相当于C调。按照古人所说的三分损益法,依黄钟9寸之长度,可计算出十二律的六律六吕之分别长度。度量衡的产生,皆以羊头山黍谷为基准单位,羊头山黍在历史文化领域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精卫填海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精卫填海这个美妙的传说,就发生在发鸠山一带。相传很久以前,洪水泛滥,是一片“海”。炎帝神农部落的生民大都居住在这里开垦荒地,搭造草屋,以求谋生。
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女娃,她常常到山下周围的“海”边,或捡拾贝壳,或游泳沐浴,或采集草药,或下海捕鱼。
在浅水滩生长着一种短茎椭圆状的植物,上面开着漂亮的小百花。炎帝把这种能清火泻肚的草药,取名泽泻,是泽中泻草之意。一天,女娃来到长满泽泻的东海水边,不知不觉滑到了深水处,不幸溺水而亡。
炎帝和人们打捞起女娃的遗体,悲痛万分,把女娃遗体安葬在发鸠山主峰老方山。
没多久,人们发现发鸠山上出现了一只鸟,形状像乌鸦,花纹头,白嘴红腿,每天早上“精卫、精卫”地叫个不停。于是人们给这只鸟取名叫“精卫鸟”。每天这只鸟要衔山上的小木棒或小石块,投到不远处的“东海”里。方山顶至今有女娃坟、精卫祠、帝女阁等遗迹,发鸠山下至今有四星池和祭祀女娃的灵湫庙等相关遗迹。
风婆山上的爱情故事
风婆山,坐落在长子县常张乡西部,东西走向,海拔900余米,山上曾经有座风婆雨师庙。风婆山上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也在延续流传着。
传说炎帝膝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瑶姬,小女儿女娃。瑶姬美丽聪慧,女娃活泼可爱。炎帝部下还有一个雨师,老百姓也称水官,名叫赤松子。赤松子魁伟英武,且有特异本事,炎帝非常喜欢他。后来赤松子和情窦初开的瑶姬相恋了,炎帝便把女儿许配给赤松子,并陪送女儿一个簸箕。赤松子与瑶姬在发鸠山附近的一座山居住下来,丈夫在外忙碌,妻子在家劳作,小两口过得很是幸福。渐渐地赤松子回家少起来,总说忙得不可开交,瑶姬在家非常想念。有一日,有人告诉瑶姬,赤松子在外喜欢上别的女人了。瑶姬听了精神大受刺激,疯了一般到处寻找赤松子,走到哪里都像一阵风,脑子里嘴里只有赤松子一个人。后来瑶姬终于找见赤松子,二人和好,再不分开,瑶姬还学了本事,能施风收风,成了风神。也有传说瑶姬找不见赤松子相思抑郁而终,死后魂变一只奇怪的鸟,称作飞廉,主管风事。与赤松子风雨相随,风婆雨师终成眷属,不再分离。长子人亲切地把瑶姬称为风婆,把他们居住之地叫做风婆山。人们在山上建了风婆雨师庙常年祭祀。
诗词选粹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作者:陶渊明(东晋)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①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②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③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④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⑤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⑥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作者:韩愈(唐)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注释】
①进士:唐时凡应举参加进士试的人,均称进士。得第则称前进士。精卫:一鸟名。精卫填海的故事见《山海经·北山经》。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云:“按《诗类》载此题为省试诗,盖河南试士,而公为河南令主燕礼时效之也。”
②偿:报。
③造次:轻率。
④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的篇名,所记人物都是信义著名的侠士。
精卫
作者:岑参(唐)
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
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
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
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
【注释】
①精卫:上古神话传说中,女娃一说是炎帝最小的女儿,后化作精卫;另一说,女娃是上古的一个部落,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女娃部落遭到灭顶之灾。
②俘:小木筏。东溟:东海。
③帝女:炎帝的女儿,即女娃。
④巨壑:指东海。
临漳源
作者:何出图(明)
发鸠山下发漳源,漳水回合山外村。
水过刁黄通大泽,山连丹岭入中原。
灵湫真见毒龙影,精卫虚疑帝女魂。
千古荒陂谁载酒,探奇直欲访天根。
【注释】
①何出图:字启文,河南扶沟人,进士。明万历间长子知县。
②毒龙:佛教故事,佛前曾为毒龙,众生受害。
③载酒:语出“载酒问字”的典故。
④天根:氐宿星别名。
精卫
作者: 顾炎武(清)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释】
①山海经北山经:发鸠山有鸟名精卫,是炎帝女女娃所变。女娃游东海,溺死;后化为精卫,卫西山的木、石,往填东海。明亡后,顾炎武立志复国;诗以精卫为喻,写他的抗清复明的决心。作于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
②“万事”四句:问精卫。
③尔:指精卫。
④“终古”:永远。
⑤“我愿”四句:精卫答。
⑥“呜呼”三句:讽刺当时托名遗民,而实为自己利禄打算的人。
⑦鹊、燕:比喻无远见、大志,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
神农城
作者:冯士翘(清)
羊头山上势峥嵘,自始开天第一城。
只度荒基无百雉,恐劳民力废春耕。
【注释】
①神农城:在长子县东南25公里的羊头山上。
②度:程度的意思
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叫雉。
县情简介
县情简介
长子县位于上党盆地西侧,因尧王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全县共辖7镇5乡2个管理中心、399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国土面积1029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近年来,长子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抓产业促转型、抓城乡重宜居、抓实事惠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态势强劲,1—9月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6.23亿元,增长10.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75亿元,增长75.66%,两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目前,连翘种植完成17万亩;煤层气产业强势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完成12万千瓦;新易达、轩阳等区域性物流体系逐步形成,启动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三园”建设,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拉开“一区两线四环六纵五横多点多片”城市建设框架,建成全省首条县级6.1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启动全省面积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丹朱大街、南北大街、慈林大街、环会堂道路、同新广场、规划展览馆等城建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新东方红小学、县直新小学今年秋季招生开学,新二中开工建设,23所学校完成优化整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级验收;县医院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新门诊楼和地下停车场年底建成。全县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
长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全县有闻名遐迩的发鸠山、仙翁山、羊头山、漳河、丹河等名山名水,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熨台春晓、文化广场、水上公园、北高庙、陶鬲坛等古今观光景点;有2.5亿年的木化石群落,有1000多件石器、铜器等馆藏文物,金元时期古建筑30多处,占全市70%以上,其中列为国保级的法兴寺、崇庆寺、天王庙等多达12处,在全国排名第七,是山西省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有倍受称赞的长子大青椒、长子猪头肉、长子炒饼、长子豆腐等名吃名产,还有遍及天下的理发师,2013年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中国美发之乡”称号;有汉代司隶鲍宣、宋代名相王曙、清代书法家冯士翘等许多载入史册的历史人物;有独特的上党八音会、长子鼓书、长子道情、长子钢板书、长子上党梆子等传统戏剧曲艺;有初具规模的书法、音乐、绘画、根雕、麦秆画等新的行业和艺术门类。如此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宛如春风里的鲜花,盛开在三晋大地。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站在新的起点上,长子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不断谱写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北高庙水上公园
北高庙熨斗台
同新广场
丹朱大街
精卫鸟雕塑
陶鬲坛
编辑:曹 杨
责编:赵晓优
长子县新闻中心所属《今日长子》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事先取得书面授权,并注明作者及出处,由转载和使用引起的纠纷自行承担。
11月28日
去向发鸠踏秋意, 幽径曲折十里深。 枯槁满地正萧瑟, 静水流深携亲恩。 石阶高垂倚天起, 避风台前无风吟。 出云缭绕万山翠, 精卫自詨知几人?4天前
《史记》记述:伯夷、叔齐是商朝末期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王生前指定小儿子叔齐继位。他死后,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认为君命不可违,要尊重父亲的决定,因此拒绝就位,并出逃首阳山。叔齐则认为伯夷贤德,治理国家最合适,也符合长幼尊卑秩序,因此也出逃上了首阳山。周灭商也灭了孤竹国,兄弟俩发誓不食周粟,在首阳山上相依为命,冻饿而亡。首阳山也叫首羊山,即今长子羊头山。后人感念兄弟俩的贤德风尚,在羊头山上修筑二贤塔,当地百姓有词曰:二贤塔,耸立长子羊头山,故事传颂几千年!4天前
加快挖掘长子深藏丰厚的炎帝文化,是每一名赤子游子和娇子的共同责任!5天前
长子县西南丹朱岭上有一个很开阔的平地,名叫跑马坪,因此丹朱岭也叫平岭。相传这个跑马坪为炎帝神农氏当年往来老方山发鸠山和羊头山时,常在上面放马,这个平岭上有泉眼形成的几处清潭,周围青草茂盛,马吃完草喝完水后,炎帝神农氏会牵着它到旁边的平地上骝,跑,故名跑马坪。平岭上的泉眼清潭不论旱涝,总是保持不干不泄,碧水映蓝天,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尚有三个,目前还有两处,前些年还有水。跑马坪上曾有紧挨的沙土墓三丘三个,中间大两头较小,传为赵括和两个将军之墓。跑马坪上为著名的长子八景之丹岭西风,南侧石窝崖有丹朱岭石窟。12月1日
历史的血脉,文化的经络,五千年文明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五千年之源在长子,我们的始祖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用汗水和智慧播种下民族的第一缕文明曙光,我们的先辈们一代一代在这块美丽的大地上书写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一代一代扛起责任和重担去永恒书写新时代的精彩华章和未来的光荣梦想与辉煌!11月30日
始祖炎帝居上党,农耕医药始发祥。中华文明五千载,千年古县谱华章。